多位大咖发声,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盛大开幕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2日 16:41

5月20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论坛以“坚定信心,高质量金融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聚焦中国与世界、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等问题,邀请全球政、商、学界精英齐聚一堂,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国内外嘉宾观众共襄盛会,共话金融未来,凝聚发展共识。


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协办。迄今已经成功举办8届,并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高品质论坛。

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是对现有估值体系的增量贡献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对于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及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吴晓求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快33年,中间经历了许多曲折。中国的金融文化、法律、社会基础和独特的制度,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从全局上看,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更多的还是共性。基于此,吴晓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需要改革的重点提出建议,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需要围绕公平、公开、公正三个重点,来着力打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中,市场化是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因为市场化主要是解决资产属性,资产属性有足够的透明度,就能够为法治化、国际化奠定很好的基础。”吴晓求在发言中说。


对于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吴晓求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尊重科学为原则,在充分地尊重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估值体系增添中国视角、补充中国经验,做出增量贡献。


此外,吴晓求还提到,应当注重估值理论体系中的中国元素,需要重点关注制度文化背景,包括法律制度结构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制度背景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从学术上进行冷静思考与研究。


进一步提高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


图片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

丁志杰表示,通过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加快金融科技赋能,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等举措,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关于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他指出,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他指出,中央银行要协调好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健全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建立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

图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

于华表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保险作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保险保障能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保险支持创新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供保险保障。聚焦“双碳”目标,坚持绿色发展,践行ESG投资理念,助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保险资金的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优势,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渠道助力新基建、大健康、新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普惠金融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强保险科技运用,积极推动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重点服务三农、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创新保险扶贫专项产品,防止已脱贫群体因病因灾返贫。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降风险、增信用的专属保险产品,积极为新市民创业就业、医疗养老等提供保险保障。


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保险保障水平,服务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健康管理新模式,积极参与经办或承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创新,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责任保险,服务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巨灾保险,发挥保险在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作用。


坚守行业风险底线。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内控和关联交易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偿二代二期监管要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培育风险为本的行业文化,完善三道防线,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防范机制。发挥保险科技在行业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好重 点领域风险防控与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促进市场化、服务好国家战略等五方面着手,建立成熟资本市场


图片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徐明


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在推动高水平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杠杆作用。对此,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徐明在演讲中指出,资本市场是否成熟,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的表现:基本功能和市场基础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监管能力、市场的诚信状况、投资者保护水平等。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基本建立,制约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走向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已经被确立,也有了很好的法律监管制度,初步具备迈向成熟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迈向更为成熟阶段的路径,徐明认为应以一个核心目标、五点重 点方向来重点发力,一个核心目标为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资本市场。五个重 点方向包括:要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一步服务好国家战略,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法治化建设,加强投资者保护;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改革创新,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

欧元区发行数字欧元仍处于探索阶段


图片

德意志联邦银行最 高执行委员会委员布克哈德·巴尔茨

布克哈德·巴尔茨在演讲上提到,2021年10月,欧元体系启动了数字欧元项目。德意志联邦银行是欧元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研究可能的功能和技术设计以及数字欧元的分发等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为什么欧元体系要考虑发行数字欧元?巴尔茨表示,数字欧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目前,欧元区的公众只能以现金的形式来获取中央银行货币,然而,大家正看到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无现金支付趋势。现在,欧洲的欧元现金使用率仍然相对较高,如果现金使用量继续下降,这将对安全的公共货币的可用性构成风险,而安全公共货币是货币体系信任的支柱。

如果要在社会进入数字时代时保持对央行货币的普遍使用,数字欧元将不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必要的,通过数字欧元,目标是将现金的所有优势输送到数字领域。巴尔茨表示,“坚定信心”需要金融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众多步骤之一,但无论发展如何,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在数字时代继续为整个经济和社会发挥支持作用。


必 须为中国和世界寻找21世纪的成功秘诀


图片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杰尔吉·马托奇

杰尔吉·马托奇以孔子的“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作为主旨演讲的开场白,强调在21世纪必 须学习孔子的智慧。

马托奇在演讲中从周期视角探讨全球发展问题。他认为探寻周期发展有必要性,世界经济、全球金融是一个复杂系统。

马托奇重点介绍了中期周期。第一个周期是“50年周期”,可以被解释为“经济和金融的周期”,“80年周期”可以被视为“制度的周期”。这两者对21世纪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他认为,必须为中国和世界寻找21世纪的成功秘诀。“可以看到‘50年周期’和‘80年周期’的最小公倍数是400。这意味着就在400年前,一个全新的时代、崭新的历史篇章开始出现,开启了大西洋时代。仅仅400年后,即将迎来亚欧大陆时代。400年后,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的重心从大西洋时代转移到了新的亚欧时代——从西方到亚欧大陆,尤其是到中国。”

杰尔吉·马托奇认为,中国在寻找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方面做得很好,中国从世界工厂已经发展到循环经济中心,正再次成为可持续工业中心、可持续工业产品中心。

通胀结束后市场能否回到之前的利率环境仍存很大不确定性

图片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

迈克尔·斯宾塞表示,资本市场仍然受到货币政策走向的驱动。他认为央行(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并不知道在某一点上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在对抗通胀方面表现得很坚定,“市场仍在某种程度上希望一旦通胀结束,我们将回到以前的利率环境,但这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全球供应条件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老龄化、劳动力市场行为的差异、生产力的下降,这些因素至少让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不是我们以前生活的世界。因此,这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似乎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迈克尔·斯宾塞说。

科技实业企业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后备军


图片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


风险投资作为创新的“催化剂”和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构建的关键力量。尤其是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风险资本已成为畅通要素资源流动的有力支撑。以风险投资行业的视角,感知中国企业竞争赛道的转型,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历经三十年的发展,走过了别人一百年的路,随着经济的崛起,资本市场更加完善。从目前的来看,科技实业企业正在成为这个时代A股的后备军。随着注册制改革,A股上市公司数量猛增,“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A股的主力,这也给投资机构带来新机遇。


“80%以上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二三四线城市,并且分布很均衡。北京和上海、深圳加起来不到20%,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在上市公司里边,中小板尤其是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占的比重很大。”盛希泰表示。


在盛希泰看来,目前为止,A股上市公司整个“专精特新”企业的比例和创投风投机构参与的比例,二者的均衡性仍有待提升,这也意味着创投风投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运行


《2023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在论坛期间发布。


对于2023年股票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政策将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的常态化运行,通过完善金融期货工具,保证股票市场平衡发展。针对新发展格局,重 点支持创新经济,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全面注册制落地,助力企业直接融资便利化,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保护资本市场的改革成果,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强化严监管。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密切关注流动性和杠杆水平,严防跨市场跨区域跨境的交叉性、输入性风险。


展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策略,报告指出,伴随我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市场运行环境的优化,资产管理行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是全面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推动资本市场生态重构,基金行业需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逐步完善估值定价逻辑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践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二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趋势,资产管理行业应聚焦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三是在绿色发展战略持续升级、双碳目标背景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加快低碳转型,基金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绿色投资、ESG投资的中国特色将更加鲜明。


展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指出,衍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教训还是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经验,都无一例外地证明脱离实体经济、囿于金融投机的脱实向虚式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是无本之木、难以为继。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首要原则是发挥其风险分散和管理功能,形成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实体经济新兴产业、栋梁行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