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构建内涵式发展模式,迈向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日 16:16
商业银行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依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内部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以及金融创新驱动,来实现可持续增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并非是简单的业务规模增减,而是涉及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风控体系等全 方 位的深层次变革。它聚焦于提升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挖掘内部潜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适应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全国性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大型商业银行要做优做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发挥网络渠道、业务功能协同等优势,提升“五篇大文章”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当下面临的挑战,更是凸显了内涵式发展的紧迫性。一方面,净息差收窄使得传统存贷利差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商业银行急需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优 质资产稀 缺,在房地产市场调整、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银行资产配置难度加大。此外,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专业性、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必 须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才能留住客户、拓展市场。内涵式发展道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钥匙。
商业银行内涵式转型策略
商业银行的内涵式发展,核心在于提升“软实力”,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银行zui宝贵的资源,是推动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的根本动力。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上,应加大力度推进金融科技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涵盖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同时加速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步伐,运用技术革新提升服务效率与风险管理效能。此外,创立创新实验室,激励员工探索并实践金融科技的zui新应用,将内涵式发展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在实际项目中发掘、培育、锻炼并凝聚人才,更加注重实战导向与应用能力培养,以适应新时代金融业的变革需求。
同时,强化内涵式发展人才理念需从五大维度深化认知与知识更新。
第 一,资产与负债结构优化。维持信贷增长的同时,优化存量资产,实现选择性增长与退出,并强化企业级资金内部循环与负债质量管理,确保负债稳定、多元且与资产匹配。第 二,资本质效提升。深化内部资本挖掘,平衡“量、价、险、资本”,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与回报,并适应资本新规,确保业务策略与计量规则对接。第 三,收入质量优化。培养经营管理者的增长与定价管理能力,推动差异化定价策略,通过资产结构优化,增强净利息收入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第 四,成本质效管理。树立全 面成本管理观念,追求投入产出zui大化,严格控制成本收入比,保障银行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第 五,全 面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贷前、贷中、贷后管控,并融入ESG理念于战略决策与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落实 “五篇大文章”是一场关乎自身转型升级与服务国家大局的深刻变革。在这一征程中,精 准聚焦客户需求、强化科技赋能、优化业务布局、筑牢风险防线是关键着力点。
----
公司金融顾问(Corporate Finance Consultant Certificate,简称CFC)国际金融认证知识体系旨在帮助企业站在公司金融视角,了解国内和国际的风险管理标准,树立企业全 面风险管理框架,培训认证体系同样适用于有志于在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第三方理财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对公业务,以及为企业提供投融资等金融顾问服务的从业人员,是率先与国际先进金融体系接轨的金融资格认证知识体系,也是基于《公司金融顾问》金融行业标准研发的新职业认证体系。公司金融顾问是国家认可的金融行业新职业,旨在培养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能把握国内公司金融业务特质的综合金融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