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声! 朱民、黄奇帆、刘元春、李稻葵等集体探讨全球金融局势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0日 18:06


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并未减轻。动荡之下,全球金融与经济局势将如何演绎?


5月6日,2023清华五道口 首 席 经济学家论坛开幕,本次论坛以“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共同深入讨论金融动荡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路径与前景,对当前宏观经济中很多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进行展望和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 中 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北大国发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 主任姚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田轩等知名经济学家受邀参加论坛活动,部分内容汇总如下。


精彩观点汇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 心 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

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市场流动性压力继续加大


图片


谈及美国银行业危机,朱民表示,如此短的时间内金融机构要调整资产负债表,会显得措手不及。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来讲,若想保留比较多的灵活性,就会面临当期损失,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和压力。


全球流动性都在出现紧张的状态,缺口是巨大的。朱民表示,美国银行业危机如果逐渐延伸,政府救助的敞口会很大。


“我们观察到第 四 家 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的危机正在发生,根本上是银行市场资产负债表的错配,所以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得到修复。这个危机还会持续,对市场流动性的压力会继续加大。在多大程度上会形成一个金融危机,变成中小型银行结构系统危机的蔓延,或者冲击整个金融系统,这是2023年我们需要密切 关 注的。”朱民说道。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短期内促经济,可“直接在支付端给消费者补贴”


图片


在具体促进消费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提出四点建议,第 一 ,在短期内,他认为相对有效合理的方式是“在支付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


第 二,推进地方政府财政重组。“目前,依靠地方财政及地方国企的盈利不足以覆盖地方债务的利息”,他指出,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开启地方债务重组项目,通过新的政策法规,要求地方政府发债必 须 通过程序。同时,也要把一部分地方债转为国债,降低融资成本,给地方政府创 造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


第 三,培育新市场,即碳市场。如果碳市场能启动起来,那么很多绿色投资便有利可图,很多企业家、投资者也会蜂拥而至,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公共财政情况。


第 四,建立灵活退休体制。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计算,未来五年之内,有接近1.5亿的劳动人口退休,应该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提供灵活退休的机会,将灵活退休体制的改革做到位。


针对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李稻葵在接受现场专访时表示,当前房地产发展处于重要政策机遇期,告 别 了以往过热的历史阶段。针对房地产行业市场化调控,他提出三点建议:一不要对房地产企业人为设置融资限制。二是以市场化的手段来应对房地产被市场操控的问题。三是控制土地供给,而不是控制房价。


此外,李稻葵强调,需要给市场一定的回调时间,容忍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资本市场要健全退市制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图片


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关键在于深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以资本市场的改革贯通 创 新 全链条,将科技—金融—产业的高水平闭环打通,而这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当前,注册制已经实施,但要实现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还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的改革。


黄奇帆进一步表示,一是要健全退市制度。注册制要取得成功,要与退市制度相配合。不能一边不停地批量上市,另一边一些僵尸企业却无法退市。今后注册制的实施加上退市制度的完善,实现 首 发 上市的数量与退市的数量大致协调均衡,这样才不至于劣币驱逐良币。二是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要进一步扩大包括各类养老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为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议进一步推广企业年金制度,并健全企业年金的投资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 须 要有中期定位


图片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表示,目前来看政府职能急需改革,而政府职能的改革与整个财税体系的优化、财政体系的调整,实际上是迫在眉睫。”刘元春认为,核心依然在财政,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枢纽依然是政府,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边界以及功能的划分依然是在政府的改革上。


刘元春表示,目前如果在一些制度的设计上没有中期视角,一定会陷入困局,比如说土地财政问题。土地财政的破局不是简单的采取房地产功能的回归,依然是来源于整个中 央 和地方财政功能的改革和再定位,来源于整个政府对于产业投资,对于社会建设之间的平衡,这里面需要有一个更宽的视角。


 “一定要在今年和明年把大改革的序幕拉开,把大家所关切的一些问题能够提出来,而不是回避它,更不能因为短期所面临的一些压力而把中期的一些问题掩盖掉,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 须 要有中期定位。”刘元春说道。


北大国发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 中 心主任姚洋:

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一个新周期


图片


北大国发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 主任姚洋认为,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增长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从技术的长周期角度理解,过去的五六年时间,中国在 新 技 术 领域占据了先机。在一些未来技术方面,比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核聚变、光子芯片等,在新的一轮技术周期里,中国处在第 一 梯 队。


另一方面,从中国经济自身的周期来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基本10年为一个周期,如果这个周期是成立的话,到了2020年,应该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我们在上一轮调整里,已经牢固建立起来一个概念,就是要脱虚向实,实体经济成为我们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硬科技成为我们企业追求的目标。”姚洋称。


在短期提振消费方面,姚洋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有很大潜力。姚洋称,目前多个城市都在限购汽车,其实“堵”不如“疏”,可以采用一些办法让大家少开点车,比如以收取拥堵费来代替限购。如果能顺应这一波的新能源起势,大范围取消限购,汽车销量会猛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田轩:

中国经济短期靠消费,长期靠 创 新,民营经济始终是抓手


图片


当前,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田轩认为,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短期靠提振消费,长期靠技术创 新,但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民营经济。


短期靠消费,长期靠创 新。如今经济想再跃上一个台阶,更多是靠科技创 新。”田轩表示,创 新主体是企业,政府要把规则制定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创 新主体有自由的探索空间。


界定好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田轩表示,创 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有很多试错的过程。如果环境宽松度不足,很可能导致企业家们更多 关 注短期投资而非长期创 新。


创 新意味着科技创 新要投入,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本身资金状况并不是很好,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创 新?田轩建议,宏观政策需要保证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如果国家的宏观政策能够保持稳定性,并形成连续稳定的预期,就有利于市场进行创 新周期非常长、前期投入非常大的投资。


此外,在田轩看来,颠 覆 性的创 新 更适合体量小,具有高成长性、冒险精神的小微企业来做,大的企业要想提升自己创 新 水平,很重要就是做战略投资,做早期的CVC投资(企业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