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性利率与政策利率如何锚定货币政策走向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2日 16:31
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针对货币政策专门指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次政策调整的背后,中性利率与政策利率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性利率:经济的平衡木
中性利率也叫自然利率或均衡利率。如果一个政策利率R*,既不对经济产生限制性,也不对经济产生支持性,那么,这个利率就是中性利率。
现实中,中性利率受多种因素动态影响。比如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显著,人口老龄化加深使劳动力供给减少、潜在增长率下降,中性利率随之降低,因整体经济活力和投资机会变少,资金需求及回报预期相应调整。
技术进步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重大技术创新能创造大量新投资机会、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推动中性利率上升,企业为抓机遇愿以更高利率借贷投资。此外,经济结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政府财政政策等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的指挥棒
政策利率,即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直接调控的关键短期利率,如存款准备金率、回购利率等。政策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并zui终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以及整个经济体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换句话说,政策利率是连接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两者的互动关系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政策利率的调整往往以中性利率为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中性利率反映了经济的内在平衡状态,央行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时,会将政策利率朝着低于中性利率的方向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使实际利率偏离中性利率的 “平衡木”,向促进经济扩张的方向倾斜。例如,如果估算出当前的中性利率处于某个水平,央行会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如公开市场操作中降低逆回购利率或者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手段,来引导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鼓励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走出低迷状。
如上图所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指的是,实际政策利率围绕中性利率窄幅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利率既不对经济产生过大的限制性,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支持性。
如上图所示,适度宽松的政策指的是,政策利率对中性利率产生较大程度的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足够的支持性。
然而,政策利率的调整并非无限制地偏离中性利率。因为过度偏离中性利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如果政策利率过低,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过度积累、资产泡沫膨胀等问题。一旦这些问题爆发,将会对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决策者需要密切关注中性利率动态变化,并根据其指导灵活调整政策利率,从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例如,在经济增长疲软时期,可以适当下调政策利率至接近甚至略低于中性利率水平;而在经济过热时,则应适时提高政策利率,以抑 制通胀风险。
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中性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影响深远。金融市场中,政策利率下降使债券价格因利率反向变动而上涨,吸引投资者,提升债券市场活跃度与资金流入;对股票市场来说,低政策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盈利预期,促使企业扩大生产研发并吸引资金流入推升股价与估值。实体经济里,企业借融资成本降低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规模与提升效率,消费者因低利率借贷成本降低增强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意愿,刺激消费市场并带动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产业发展。但实体经济需防范过度宽松货币政策风险,因资金过度流入可能致行业产能过剩,遇市场需求或货币政策变动时,相关行业会面临调整压力,引发企业经营困境与失业增加。
---
公司金融顾问(Corporate Finance Consultant Certificate,简称CFC)国际金融认证知识体系旨在帮助企业站在公司金融视角,了解国内和国际的风险管理标准,树立企业全 面风险管理框架,培训认证体系同样适用于有志于在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第三方理财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对公业务,以及为企业提供投融资等金融顾问服务的从业人员,是率先与国际先进金融体系接轨的金融资格认证知识体系,也是基于《公司金融顾问》金融行业标准研发的新职业认证体系。公司金融顾问是国家认可的金融行业新职业,旨在培养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能把握国内公司金融业务特质的综合金融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