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保持投融资稳定增长,多举措支持小微企业纾困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0日 00:24


5月19日,第284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银行业保险业应变克难,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发布人为: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廖林;中信银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方合英;中国人保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

图片

廖林表示,工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履行“三项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据介绍,工商银行深入贯彻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部署,把支持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靠前发力、靶向发力、持续发力,推动投融资扩总量、优结构、降价格,稳住市场主体,坚决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一是做好“加法”,保持总量较快增长。4月末,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超过1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增量领先市场并创历史新高。其中,公司贷款累放2.32万亿元,较同期多发放3309亿元,增幅16.6%。前4个月,主承销各类债券近5000亿元,规模同比增长34%,保持市场首位;债券投资累计7680亿元,净增2626亿元。

二是做好“减法”,继续让利实体。一季度新发放公司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28BP;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0BP,均高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幅。主动引导资金成本回落,把负债端收益让渡给实体经济,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

三是做好“乘法”,实现投向精准直达。重点投向制造业、小微、绿色、科创、民企、乡村振兴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和暂时困难行业提供专门支持,发挥乘数作用,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四是做好“除法”,免除多项费用。主动承担部分抵押物保险费、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户手续费、账户服务费、转账汇款手续费等费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稳定经济金融安全

廖林表示,工商银行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责任,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坚持“境内外、表内外、商行投行、线上线下、总行和下属机构”五个一本账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

一是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风险管控,加大拨备资源安排力度。3月末,工商银行全行不良率1.42%,与年初持平。

二是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强化货币、外汇、债券、股票、商品等五个领域市场风险管控,逐一制定应对策略。当前,相关业务平稳运行,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三是赋能同业风险防控。积极响应银保监会要求,对外输出工商银行“融安e信”、反洗钱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风控技术工具,帮助中小同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保持自身稳健经营,助力稳定市场预期

4月末,工商银行及时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经营业绩。从指标看,工商银行效益质量保持稳健、符合预期,资本充足率保持领先,客户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韧性。这为工行拿出支持实体经济新的增量措施,赢得了空间、赢得了主动。最近,工行推出了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30条措施,进一步强化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

推动投融资投放力度,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廖林表示,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面对当前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工商银行坚决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与广大市场主体一道应变克难、同舟共济。工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监管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推动投融资投放力度加大、进度加快、结构优化,全力以赴促进经济平稳开局。工行重点聚焦“三个发力”,当前,重点推进“三个落实”:

一是靠前发力,保持投融资稳定增长。坚持应贷早贷,积极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好大型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作用。2022年前4个月,工行贷款投放保持逐月正增长和同比多增态势,债券主承销规模包括债券投资继续保持市场第一。截至4月末,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超1万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其中公司贷款新增规模相当于2021年全年增量的68%。债券承销近5000亿元,规模同比增长34%;债券投资较年初增加近2700亿元,同比多增1400多亿元。同时,工行全力克服疫情影响,重点发力线上融资,截至4月末,线上融资主要产品余额比年初增长13%。

二是靶向发力,保障疫情防控金融需求。健全疫情防控应急融资服务体系,特别是对医药医疗、物资保供、物流运输等进行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7×24”小时全天候快速响应,安排专项融资规模、提供主动授信,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保障抗疫防疫方面,持续加大对全国范围疫情防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今年以来累计为医药医疗、生活物资保障、物流保供等重点领域投放贷款超3500亿元,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助企纾困方面,接续使用延期还本付息等做法,帮助企业减轻当前成本负担,共克时艰,留住主体、留住未来。

三是持续发力,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久久为功,将金融活水引导到实体经济最急需、最紧迫的领域,助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断点。振兴工业方面,2022年一季度投向工业领域贷款增加3332亿元,增长9.9%,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近2.5万亿元。科技创新方面,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超过8%。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3%。支持能源和粮食安全方面,今年以来,工商银行累计提供能源保供资金超过2500亿元,规模处于领先;涉农贷款余额接近3万亿元。绿色发展方面,绿色信贷余额2.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021亿元,总量、增量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促进消费恢复方面,聚焦高频刚需消费场景,配合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加大消费信贷创新和促销力度,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同时,工行进一步向市场主体减费让利。主动承担部分抵押物保险费、抵押登记费,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户手续费、账户服务费、转账汇款手续费等费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持续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稳市场、稳就业、保民生

廖林表示,小微企业一头连着千行百业,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小微活,就业就旺,经济就兴。工商银行一直把做好中小微企业作为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持续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通过助力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明显增加,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生产力。工商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出加强小微客户金融服务和纾困支持的19条措施,雨天帮撑伞、雪中帮送炭,与市场主体共渡难关。2022年一季度末,普惠贷款全面实现“增量扩面降本”,余额同比增长43%,其中一季度信用贷款增量占比42%;客户数同比增长31%,一季度小微企业新增客户中首贷户占比约40%。全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下降60BP。前期重点抓三件事:

一是响应提速,解决燃眉之急。非常之时用非常之力、尽非常之责。在疫情散发频发地区,对从事“菜篮子”“米袋子”等物资生产、配送的小微企业,及时解决订货量激增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比如,上海、吉林等分行专门制定服务方案,为农产品和生活物资保供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运用续贷、展期、再融资、宽限期、还款计划调整等多种方式,主动做好资金到期接续服务,确保资金不“断档”。浙江仙居等地的分行推出“杨梅贷”等创新产品,为农产品种植户提供全链条的数字化金融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工行已累计为26.5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本金超4000亿元;今年以来,已经为3.1万户办理延期还本682亿元。

二是数字提能,确保资金精准直达。不断丰富“数字普惠”服务体系,聚焦市场主体“心之所盼”,畅通“线上化、一站式、非接触”服务渠道,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等贷款模式,更好服务小微企业“短急频小”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经营场景,推出“抗疫贷”“开工贷”“物流贷”“租金贷”等产品,提供高效融资解决方案。借力供应链核心企业数据和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帮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方面是工行优势。目前,已落地农业、医疗、物流等行业数字供应链2300余条。

三是服务提效,助力畅通供需堵点。坚持既给资金,又助商机,构建“融资、融商、融智”增值服务体系。特别是打造“环球撮合荟”跨境线上平台,帮助外贸型小微企业接入全球产业链,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现已吸引6万多家企业入驻,成功举办撮合活动100多场、达成合作金额上百亿元。帮助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活力、添信心,对于稳就业保民生至关重要。

廖林表示,下一步,工行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各项监管要求,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增量工具和帮扶举措,切实扛起支持小微企业纾困的大行担当。重点围绕三个方向发力:

第一,开展“普百业、惠万千”专项服务行动。持续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占比和首贷户数量继续提升。严格落实减费让利要求,杜绝违规收费和变相转嫁服务成本,保持普惠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第二,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性服务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前对接客户到期融资,加强接续资金支持。对出租车、网约车、货车司机和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群体,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对参加疫情防控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员,提供延期还款、协商还款、征信保护、停催停扣等服务措施。

第三,加强重点客群服务。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发挥数字普惠优势,创新改造金融产品,做好制造业、科技创新、外资外贸、乡村振兴等领域小微金融服务。加大对粮食、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购销等环节信贷投放,做好种业振兴、耕地保护等领域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完善专属服务模式。创新新市民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