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后,金融业要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5年2月24日 17:20
近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于北京盛大召开。此次会议释放出关键信号:坚决打破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重障碍,持续推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敞开大门,并且要一鼓作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金融服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 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民营企业座谈会向金融业传递出明确信息,金融行业必 须进一步优化服务,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意味着金融业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创 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量身定制更精 准的解决方案。同时,会议着重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要求强化执法监督,大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不良行为,这无疑对金融机构的规范化、透明化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民营企业打造优 质金融生态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创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福祉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广大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抵押物匮乏、贷款额度有限、获贷成本高昂等问题,致使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对此,会议明确要求,必 须持续发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业内专家认为,这就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资源投入,尤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应主动出击,积极拓展民营企业客户群体,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确保民营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 “活水”。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一系列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接连落地。2023年7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重磅发布,提出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构建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同年11月,《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出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扩大优 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精 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过,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业应依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拿出切实有效的行动,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指出,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支持政策,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与各类机构的合作,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借助AI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质量。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民营企业分布在不同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其实际融资需求千差万别,这对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叶银丹认为,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迫在眉睫。金融机构应开发契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债券产品等,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同时,大力开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专家还提出,金融机构要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 效的金融服务。比如,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目前,我国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业内专家建议,应逐步提高直接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占比,加快深化债券市场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为民营企业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叶银丹进一步建议,加快发展创业板、科创板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完善债券市场,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此外,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开展股权融资业务,帮助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并为其提供上市辅导、债券发行等专业金融服务,提升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聚焦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服务赋能
与2018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相比,此次参会企业大多为科技型企业。这一显著变化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科技型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银行证券研报指出:“从参会企业来看,政策导向更加注重‘科技含量’,民生消费领域也备受关注。2025 年,科技和消费领域的参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春晚舞台上惊艳众人的机器人转手绢,到Deepseek 在全球AI领域掀起的创新浪潮,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了大幅提升。zui新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比例已提升至92%以上;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也扩大至92%以上。
对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娄飞鹏表示,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应围绕科技金融做文章,深耕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服务。叶银丹分析认为,在信贷业务方面,金融机构可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更多创新型贷款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精 准匹配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协助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债券发行,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资本结构。此外,还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如外汇衍生品交易、利率互换等,帮助企业抵御市场波动风险。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科技企业创新特性鲜明、成长性高,为资本市场带来全新投资热点,推动市场创新发展。同时,长期资金入市能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
公司金融顾问(Corporate Finance Consultant Certificate,简称CFC)国际金融认证知识体系旨在帮助企业站在公司金融视角,了解国内和国际的风险管理标准,树立企业全 面风险管理框架,培训认证体系同样适用于有志于在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第三方理财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对公业务,以及为企业提供投融资等金融顾问服务的从业人员,是率先与国际先进金融体系接轨的金融资格认证知识体系,也是基于《公司金融顾问》金融行业标准研发的新职业认证体系。公司金融顾问是国家认可的金融行业新职业,旨在培养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能把握国内公司金融业务特质的综合金融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