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顾问讲案例丨红星美凯龙大股东将易手,国资建发或接盘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8日 23:19


2023年首单“A吃A”上演。在2021年出售旗下美凯龙物业的80%股权之后,红星美凯龙集团再次进入“资产交易场”,或成为2023年 第 一 单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1月8日,建发股份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现金方式协议收购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星控股”)持有的美凯龙不超过30%的股份。

图片


本次交易完成后,建发股份可能成为美凯龙控股股东。根据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可能将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建发股份表示,具体收购比例尚需交易双方进行进一步的协商和论证后确定。


厦门建发集团系厦门市属国有企业,前身为厦门建设发展公司,创立于1980年,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注册资本67.5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超过65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的福建省大型实业投资企业集团。


图片


红星美凯龙是国内经营面积zui大、商家数量zui多以及地域覆盖面zui广的全 国 性家居装饰及家具商场运营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红星美凯龙经营了94家自营商场,284家委管商场,通过战略合作经营8家家居商场,此外,公司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57家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共包括476家家居建材店及产业街。


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凯龙总股本约43.55亿股,包括A股36.13亿股左右(占总股本的82.98%)及H股7.41亿股左右(占总股本的17.02%)。红星控股直接持有美凯龙26.1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0.12%,红星控股的一致行动人西藏奕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车建兴、陈淑红、车建芳等合计共持有美凯龙总股本的0.43%股份。


通过本次交易,建发股份或能 一 次 性 将百余商场收入囊中,进一步增加轻资产管理版图。


红星控股巨额债务压顶

美凯龙2015年在香港上市,此后又于2018年在A股上市,是全行业中 第 一 家 在A+H股上市的家居公司。但是,在A股上市后,美凯龙股价却总体呈下行趋势,净利润也如此。特别是2020年,净利同比大降61%。

图片

图片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易主或与美凯龙控股股东红星控股的资金压力有关。


红星控股近年来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2022年中期财报显示,在母公司层面,红星控股的货币资金仅为3.4亿元。此外,红星控股短期借款以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100亿元,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合计为246.25亿元。


从合并层面看,红星控股的货币资金为87.56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约20亿元。此外,红星控股短期借款以及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250亿元,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229.19亿元。净利润方面,红星控股合并范围净利润为亏损27.28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易主公告披露前不久,美凯龙于去年12月25日发布控股股东红星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西藏奕盈的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zui高不超过3.41%的股份。仅按公告披露前一日收盘价计算,合计套现金额超过7亿元。从公告披露来看,此番减持,主要原因系出于偿还债务。


图片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美凯龙目前zui核心的问题是母公司红星控股债台高筑,且资产大部分都在子公司旗下,形成了典型的“子强母弱”局面,母公司面临明显的流动性危机。而作为红星控股旗下zui重 要的子公司,美凯龙亦将受到母公司危机的冲击。


建发股份看中美凯龙什么?

美凯龙看似是一家家居连锁经营企业,其实更是一家“商业地产”公司。从实际运行模式上看,美凯龙的核心业务,即自营商场,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具有很强的商业地产属性。过去几年,美凯龙大规模扩张的主要玩法是:“买地-招商-收租-运营-物业 升 值-抵押物业-再买地”。通过自持物业,分享城市化地产增值红利。


截至2022年上半年,美凯龙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重资产部分占据美凯龙总资产规模的70%以上。其中,流动资产合计148.38亿元(其中现金61.35亿元),非流动资产高达1190亿元(其中投资性房地产价值961.64亿元)。


负债方面,流动负债近300亿元,非流动负债463亿元,负债合计763亿元。也就是说,美凯龙的主要资产就是“投资性房地产”,高达近千亿,是实实在在的“包租婆”。


但带来的结果就是,美凯龙的资产“太重了”。受到房地产下行的影响,家居卖场的商户生意不好,各地商户要求减免租金的请求此起彼伏。这对于本来资金就不宽裕的美凯龙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去年以来,美凯龙频频爆出“现金流”紧张。而对于逆势扩张的建发股份而言,美凯龙的商业地产、商业土地、家居、建材方面的优势,正好符合建发股份在供应链运营业务上的发展趋势。


此次建发股份对红星的收购,也让我们注意到,曾经统领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一个时代的商业地产模式,似乎走到了一个死角。中国家居卖场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带动的结果。当时存在数量庞大的购房消费者,需要购买建材、家具。同时建材家具生产商们也就急于在全国拓展零售渠道。在中国,当时存在数量庞大的购房消费者,需要购买建材、家具。这样,建材家具生产商们也就急于在全国拓展零售渠道。而美凯龙这样的卖场模式,正好适配了这种产业发展的高速度。


但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需要整体家装解决方案,卖场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力,加之房地产整体下行、疫情影响、家装公司等新兴零售模式崛起,卖场价值大幅下滑。